(健康醫療網/記者郭庚儒報導)
體重輕就比較健康嗎?許多民眾有量體重的習慣,但可不是唯一的健康標準。專家建議,想要更有效率進行健康管理,應該了解自身的身體組成,除了量測體重外,也要量測肌肉質量。
測量身體組成 更了解健康狀態
筋肉媽媽鄭本岡說明,體重不是評估健康的唯一標準,而BMI值僅代表身高與體重的比鄭本岡值,透過測量身體組成才能更了解健康狀態。舉例來說,測量肌肉質量能夠評估運動量是否足夠,以及是否需要改變運動頻率,檢視運動及飲食的調整。
肌肉質量低 容易免疫力下降
營養師張宜臻指出,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量慢慢流失,25歲開始,肌肉量以每年0.3至0.5%的速率流失;超過50歲,每年肌肉量流失速率更增加至3%,而身體器官及激素,都是由胺基酸、蛋白質建構而成,當蛋白質量、肌肉質量不足時,可能造成免疫力降低,容易感冒、生病。
正確飲食、運動 打造易瘦體質
張宜臻營養師強調,肌肉質量較高者,基礎代謝率也較高,也就是所謂的「易瘦體質」,不但比較不容易發胖,體態看起來也較健康,建議民眾根據自身狀態,訂定正確飲食及運動目標。
家用體組成計 隨時監測健康
國內業者推出家用體組成計,具有記錄體脂肪率、肌肉量、基礎代謝量、體內年齡、BMI值、內臟脂肪等級、推定骨量、體水分、肌肉品質等10大功能,搭配「Health Planet App」,隨時監測自我身體狀況,有效掌控個人飲食計畫與健身目標。
測量身體組成 喚醒健康意識
靜宜大學副教授兼體育室主任張維嶽說明,運用生物電阻測量原理,偵測體內油、水比例,再配合年齡、性別、身高、體重等進行綜合分析,比起單一測量體重,肌肉質量、內臟脂肪、體內年齡等數字,更能喚醒多數人的健康意識。
健保部分負擔擬改定率制 看病恐破千元
記者陳柏翰/台北報導
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日前召開理事會,決議將健保分級醫療負擔從定額制改為定率制,初步規劃部分負擔為醫學中心 30%、區域醫院 20%與地區醫院 15%;依此方案,若未經轉診到大醫院看感冒加上藥費與掛號費,需自付破千元。
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指出,健保初期為定率負擔制度,當時醫學中心自付 50%,地區醫院 30%,但因為定率太高怕民眾反彈,才改採定額制度。然而,新制將取消定額,降低定率,看病負擔改成 15%~ 30%。
邱泰源強調,實施定率制度必須循序漸進,定率不可太高,不然必遭反彈。因此,委員會最後決定調降原有定率,分別為醫學中心 30%、區域醫院 20%、地區醫院 15%。
依照現行部分負擔制度,民眾至醫學中心、區域醫院看病,和到診所、小醫院看病只多 3、 400元,相差並不大,因此,許多民眾常小病至醫學中心就診;如果改成定率,拉大與診所、小醫院差距,有利於推廣分級醫療、家庭醫師制度。
對此,健保署說,衛福部內部沒有相關討論,部分負擔改定率制該署樂觀其成,但擔心定率制對民眾荷包造成衝擊,目前仍傾向節省不必要的醫療浪費。
健保署表示,提案修法是立委權責,但目前此案還沒與全聯會討論過,衛福部內部也沒有相關討論,也擔心改成定率制會對民眾造成衝擊。目前仍傾向節流,透過雲端藥歷、雲端資料共享等方式,節省不必要的醫療浪費,降低對健保財務衝擊。
醫療改革基金會則表示,此制度會讓輕症患者到大醫院就醫可能更便宜,但重症患者可能要花更多錢,醫改會並建議,應推行家戶總所得制,才是解決健保財務的方法。
- Apr 30 Mon 2018 06:36
健保部分負擔擬改定率制 看病恐破千元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